本网讯 近日,9159金沙游戏场环境与能源工程学院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学子在教师团队带领下,前往六安市舒城县汤池镇、千人桥镇开展为期4天的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聚焦乡镇供排水一体化发展现状,助力破解乡镇供排水难题。
七月骄阳似火,实践团师生深入两个乡镇走访调研。此次活动是专业课堂向基层的延伸,有助于大学生在社会实践中接受教育增长才干。居民用水是最基础、最关键的民生工程,实践团队此行旨在精准掌握乡镇供排水状况,为推进乡镇供排水一体化建设提供专业性建设方案。
座谈交流:走访村镇,摸清村镇供排状况
抵达现场后,实践团队第一时间前往村委会开展座谈交流,全面了解当地自然条件、人口结构、供排水基础设施等基本情况。汤池镇、千人桥镇的镇村干部热情接待,详细介绍,为“三下乡”实践团队掌握底数、明确任务奠定了坚实基础。
在千人桥镇调研座谈中,学子们分享实践感悟:既实地见证了自身专业在乡镇水务工作中的具体应用,也深刻体会到基层工作的繁杂艰辛与乡村风土人情。一方面更加热爱专业,另一方面更加坚定将来扎根基层、建设家乡、服务群众的理想信念。
深入群众:直面用水现状,破解供排水难题
调研的重点任务是为乡镇供排水一体化献计献策,而居民用水民情体验是决策最直接的依据。为此,三下乡团队利用群众闲暇的午休时间,深入村庄院落、桥头路边发放问卷,开展走访调查。由于当地常住居民以老年人为主,部分老人不识字、戒备心理较强,给问卷填写和信息采集增加了难度。面对挑战,大家不厌其烦,耐心沟通、细致讲解,登门走访农户、商家等各类群体上百户,成功收集到详实的一手数据。调研中,不少群众对问卷设计提出优化建议,实践团队及时召开总结会梳理问题、研究完善调研项目,确保数据真实性与有效性。
专业学习:聚焦水厂运营,深挖技术细节
作为“乡镇供排水一体化”专项调研团队,学子们将目光投向自来水厂、污水厂等核心设施。他们以问题为导向,通过座谈会、实地勘查等形式,向水厂工作人员深入了解水处理工艺流程、水质检测标准、水费收取机制等专业问题,系统掌握当地水务运营的客观数据,为与群众调研信息比对分析提供科学依据。
排忧解难:精准排查痛点,科技助农兴农
调研过程中,三下乡团队聚焦群众反映强烈的用水难题,精准排查出两例典型问题:在汤池村,部分村民自建房选址地势较低,且未预留行洪通道,排水设计未适配地形特点,每逢暴雨天气,门前塘沟积水易倒灌至院落,内涝问题长期困扰居民生活。而在五里桥村圩区,因地势低洼,个别排涝站存在设备老化、排水沟渠堵塞等问题,暴雨期间排涝能力不足,影响了圩区居民正常生产、生活。
针对汤池村内涝难题,三下乡团队在教师指导下,结合地形与水文数据分析,提出“另辟蹊径+引流疏导+纵向高程控制”等因地制宜、经济高效的解决方案;针对五里桥村排涝站问题,建议定期清淤,并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推进排涝设备更新升级。目前,初步方案已连同调研数据、分析报告正在整理成册,将为镇村水务部门决策提供参考,助力破解乡村供排水“疑难杂症”。(作者:解文博、王佳妮、朱志伟;一审:侯晓云;二审:何杨;三审:戴前宏)